零部件屬于基礎性行業,投資大、周期長、收效慢,又有一定風險,要實現產業升級,離不開政府主管部門的政策扶持。正是在這樣的背景之下,2009年2月4日,國務院常務會議審議并原則通過了《裝備制造業調整與振興規劃》(下稱《振興規劃》),在規劃中將過去一直被忽視的基礎零部件領域第一次納入到支持發展的領域當中。基礎零部件在《振興規劃》中首次被放到了非常重要的位置,國家的發展思路已經從“以發展機械主機帶動零部件發展”轉變為“機械主機與基礎零部件共同發展”,這表明國家對基礎零部件的重視程度有所加強。但與鋼鐵、汽車、紡織等振興規劃有明確的注資金額或稅收調整幅度不同,振興規劃較為宏觀,僅指出了中國裝備制造業未來發展方向,缺少具體的實施細則。發展提升中國基礎零部件業迫切需要國家出臺實施細則。
政策建議
針對中國基礎零部件業自主創新弱、集中度低、研發水平低等突出問題,筆者認為當前要盡快落實相關的實施細則,通過政策傾斜,扶優限劣,提高零部件產業的集中度,加快技術改造、技術進步、技術創新,培育一批具有國際競爭力的基礎零部件大企業、大公司。在企業重組方面,政府要從政策上支持零部件企業聯合重組,尤其是在中資企業收購外資技術雄厚企業過程中,國家可以給予反壟斷審查豁免、放松外匯管制審批、簡化項目審批、項目變更主體但不變更地點時免于環評審批等政策支持;稅收方面,如在國外零部件進口方面,對國內已經能夠生產的零部件進口取消免稅,對國內暫不能生產但主機有需求的仍實行進口免稅;研發方面,政府部門可以對基礎零部件技術研究給予減息貸款等經費支持或優惠政策,或由有關部門牽頭聯合高校等科研力量,重點突破中高端液壓元器件、軸承、發動機等研制難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