針對黃河流域水生態環境監測,生態環境部環境監測司司長柏仇勇透露,2019年年底,生態環境部啟動了《黃河流域水生態環境監測體系建設方案》編制工作,構建全流域生態質量監測一張網是方案確立的一項重點任務。
柏仇勇表示,黨中央、國務院高度重視黃河流域生態環境保護工作,習近平總書記先后召開黃河流域生態保護和高質量發展座談會、中央財經委員會第六次會議,均對黃河流域生態環境保護工作提出了明確要求。
為科學、全面、準確評估流域水生態環境質量狀況及變化趨勢,精準分析、智能識別、實時監控水環境風險,支撐黃河流域水污染防治與生態保護修復,推動形成“共抓黃河大保護,協同推進大治理”的生態環境治理體系,生態環境部于2019年年底啟動了《黃河流域水生態環境監測體系建設方案》編制工作。
柏仇勇說,按照“補短板、強弱項”的要求,方案提出了重點加強黃河流域生態質量監測的基本思路,圍繞黃河上、中、下游突出環境問題,明確了4項重點建設任務。
一是構建全流域生態質量監測一張網。融合衛星、航空、地面等監測手段,完善生態質量監測預警技術體系,加強生態地面站建設,提升水生生物監測能力,形成陸海統籌、天地一體的流域生態質量監測網絡,定期對流域及重點生態功能區生態質量開展監測評估,支撐黃河流域生態脆弱區和退化區生態保護修復,服務全流域重點生態功能區生態監管。
二是實現重點水域水質自動監測預警。開展國家和地方水質自動監測聯網共享,在重點斷面配備生物毒性、有機物和重金屬等自動監測設備,統一水質監測預警標準規范,基本實現干流省市界、主要支流市縣界水質自動監測全覆蓋,厘清水污染防治責任,推動水生態環境質量改善。
三是強化水環境監管和應急監測支撐。充分發揮黃河流域生態環境監督管理局作用,開展水環境監管實驗室能力建設,配齊、配強應急監測裝備,服務流域水環境監管執法和突發環境事件應急響應。試點開展重點區域農業面源污染監測和評估,支撐流域面源污染防治。
四是建設統一的流域生態環境監測信息化平臺。推動建立黃河流域生態環境監測數據集成共享機制,構建流域生態環境監測信息“一平臺”和“一張圖”,實現各類監測數據統一存儲、綜合分析和共享發布,提升監測數據綜合應用服務能力,有效支撐決策科學化、治理精準化、服務高效化。法制日報 作者:郄建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