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長三角三省一市相繼發布“同名文件”《生態環境行政處罰裁量基準規定》(下稱《裁量基準》)。
今年6月,在長三角區域污染防治協作小組會議上,三省一市生態環境廳(局)共同簽署了協同推進長三角區域生態環境行政處罰裁量基準一體化工作備忘錄,如今四地發布《裁量基準》,正是對備忘錄的進一步落實。
三省一市為何要在這件事上“大張聲勢”,這份“同名文件”又會給長三角區域環境治理帶來哪些變化?
為執法立一把標尺
三省一市,省情不同,經濟發展水平不一,自然資源稟賦各異,緣何要實施同樣的執法標準?把這個疑問放在長三角生態環境聯防聯治的背景下,就不難理解了。
“未依法取得排污許可證排放水污染物的,罰金在10萬元至100萬元之間,如何裁定很講究。”在執法一線工作的麗水市生態環境保護綜合行政執法隊工作人員董浩深有感觸,不僅是省域之間,各地市之間的執法尺度也不盡相同,就高和就低上有裁量空間,容易引起群眾不信任和不良情緒。
嘉善縣生態環境分局黨組成員、綜合執法隊隊長許峰表示,以前執法是“自掃門前雪”,即便是聯合執法,對環境違法企業的懲處依然是按照屬地標準。
生態環境行政處罰表面是罰多罰少的問題,內核是公平問題。統一執法標準帶來的優勢顯而易見:規范市場環境,壓縮彈性空間,避免亂執法等。《裁量基準》的出臺,也讓跨界執法不僅形式上統一,執法尺度也一致。
一位麗水的企業主坦言,如此,他們再也不用擔心公平問題,作為長三角企業,歸屬感也更強。
種一塊創新“試驗田”
長三角區域一體化發展上升為國家戰略以來,三省一市各領域的協作迅速推進。共同發布《裁量基準》,可謂在生態環境領域一體化制度方面的率先破題。
協同防治一直是三省一市的共同追求。早在2014年,三省一市就會同八部委共同成立了長三角區域大氣污染防治協作小組,聯手捍衛長三角的好山水。2018年初,上海、浙江和江蘇聯手建立“聯合河長制”,推動太浦河界河共治。
今年7月,協同防治有了更進一步的推進。由我省嘉興市嘉善縣、上海市青浦區、江蘇省蘇州市吳江區三地生態環境執法人員組成的綜合執法隊,首次對生態綠色一體化發展示范區開展跨界聯合現場檢查行動。與以往不同的是,這次執法不論在指揮調度、隊伍建設、檢查程序上,還是在執法力度、自由裁量上都做到統一,確??缃鐖谭ㄒ煌胨似?。
“聯防聯治讓監管更嚴格,服務更到位。”浙江省生態環境廳相關負責人表示,江蘇的生態環境移動執法讓人眼前一亮,浙江的案件規范性做得較好,這些匯聚在一起的經驗,都能直接服務于市場主體,提升企業的獲得感。
如果說生態環境是塊“試驗田”,那么統一執法就是這塊田里“長”出來的成果。浙江省生態環境廳相關負責人說,在區域環境聯防聯治上的創新,不僅能為全國其他地區提供示范,而且對長三角一體化的其他領域來說,也不失為一種借鑒。
期待多項標準聯動
執法標準統一后,三省一市就能在行政處罰上給出一致意見。但要真正打破行政壁壘,推動區域環境治理一體化,僅靠統一執法還不夠。
嘉興市生態環境局綜合處副處長周赦舉例:各地的入海口污水排放標準不一致,有些企業的排污會被列入環境違法行為,而有的企業則不受影響。由此可見,標準不一致,同樣會引發執法不一帶來的各種后遺癥。“統一執法是個切入口,多項標準聯動,大家的步調一致,區域環境治理的效果才會更好。”周赦說。
如今,這個期待逐漸明朗。“除了統一執法,今后三省一市還將統一標準、統一監測。”浙江省生態環境廳相關負責人表示,今年率先實施統一的《裁量基準》,是用“一把尺子”加強生態環境的執法監管。今后還要形成“一套標準”規范生態環境保護工作,“一張網”和“一個平臺”監測評估區域生態環境狀況,讓區域聯防聯治的步子邁得更大,環境監管的通道開得更寬。( 來源: 浙江日報 記者 鄭亞麗 通訊員 劉鳳 宋依依)
今年6月,在長三角區域污染防治協作小組會議上,三省一市生態環境廳(局)共同簽署了協同推進長三角區域生態環境行政處罰裁量基準一體化工作備忘錄,如今四地發布《裁量基準》,正是對備忘錄的進一步落實。
三省一市為何要在這件事上“大張聲勢”,這份“同名文件”又會給長三角區域環境治理帶來哪些變化?
為執法立一把標尺
三省一市,省情不同,經濟發展水平不一,自然資源稟賦各異,緣何要實施同樣的執法標準?把這個疑問放在長三角生態環境聯防聯治的背景下,就不難理解了。
“未依法取得排污許可證排放水污染物的,罰金在10萬元至100萬元之間,如何裁定很講究。”在執法一線工作的麗水市生態環境保護綜合行政執法隊工作人員董浩深有感觸,不僅是省域之間,各地市之間的執法尺度也不盡相同,就高和就低上有裁量空間,容易引起群眾不信任和不良情緒。
嘉善縣生態環境分局黨組成員、綜合執法隊隊長許峰表示,以前執法是“自掃門前雪”,即便是聯合執法,對環境違法企業的懲處依然是按照屬地標準。
生態環境行政處罰表面是罰多罰少的問題,內核是公平問題。統一執法標準帶來的優勢顯而易見:規范市場環境,壓縮彈性空間,避免亂執法等。《裁量基準》的出臺,也讓跨界執法不僅形式上統一,執法尺度也一致。
一位麗水的企業主坦言,如此,他們再也不用擔心公平問題,作為長三角企業,歸屬感也更強。
種一塊創新“試驗田”
長三角區域一體化發展上升為國家戰略以來,三省一市各領域的協作迅速推進。共同發布《裁量基準》,可謂在生態環境領域一體化制度方面的率先破題。
協同防治一直是三省一市的共同追求。早在2014年,三省一市就會同八部委共同成立了長三角區域大氣污染防治協作小組,聯手捍衛長三角的好山水。2018年初,上海、浙江和江蘇聯手建立“聯合河長制”,推動太浦河界河共治。
今年7月,協同防治有了更進一步的推進。由我省嘉興市嘉善縣、上海市青浦區、江蘇省蘇州市吳江區三地生態環境執法人員組成的綜合執法隊,首次對生態綠色一體化發展示范區開展跨界聯合現場檢查行動。與以往不同的是,這次執法不論在指揮調度、隊伍建設、檢查程序上,還是在執法力度、自由裁量上都做到統一,確??缃鐖谭ㄒ煌胨似?。
“聯防聯治讓監管更嚴格,服務更到位。”浙江省生態環境廳相關負責人表示,江蘇的生態環境移動執法讓人眼前一亮,浙江的案件規范性做得較好,這些匯聚在一起的經驗,都能直接服務于市場主體,提升企業的獲得感。
如果說生態環境是塊“試驗田”,那么統一執法就是這塊田里“長”出來的成果。浙江省生態環境廳相關負責人說,在區域環境聯防聯治上的創新,不僅能為全國其他地區提供示范,而且對長三角一體化的其他領域來說,也不失為一種借鑒。
期待多項標準聯動
執法標準統一后,三省一市就能在行政處罰上給出一致意見。但要真正打破行政壁壘,推動區域環境治理一體化,僅靠統一執法還不夠。
嘉興市生態環境局綜合處副處長周赦舉例:各地的入海口污水排放標準不一致,有些企業的排污會被列入環境違法行為,而有的企業則不受影響。由此可見,標準不一致,同樣會引發執法不一帶來的各種后遺癥。“統一執法是個切入口,多項標準聯動,大家的步調一致,區域環境治理的效果才會更好。”周赦說。
如今,這個期待逐漸明朗。“除了統一執法,今后三省一市還將統一標準、統一監測。”浙江省生態環境廳相關負責人表示,今年率先實施統一的《裁量基準》,是用“一把尺子”加強生態環境的執法監管。今后還要形成“一套標準”規范生態環境保護工作,“一張網”和“一個平臺”監測評估區域生態環境狀況,讓區域聯防聯治的步子邁得更大,環境監管的通道開得更寬。( 來源: 浙江日報 記者 鄭亞麗 通訊員 劉鳳 宋依依)